发布时间:2025-10-17 11:29:25    次浏览
幸福广场 王老大村 青东路绿化文/王媛图/王浩“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青山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结构升级、开放提升、民生幸福、生态美化的关键时期。该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体表现为“一高五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高品质城区建设取得新成果,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新优势。实现这一目标,青山区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市场化提速、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协同拉动、产城联动和开放助力”六大战略为路径和重点,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打造“两基地”、建设“三城区”的征程中,全面统筹、砥砺奋进。创业创新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近年来,青山区坚持以市场和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完善创业创新生态链,实施“骨干企业创新跃升工程”和“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工程”,培育创业创新载体;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强化产学研结合,构建产学研成果孵化中心和创业创新中心,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集聚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为产业中高端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撑。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研发机构分别达到5个和25个以上,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借“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重大机遇,青山区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产业“五融合、三延伸”,优化公路交通运输装备、工程装备、综采装备、铁路装备、机电装备和新能源装备等六大支柱装备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车辆、核电燃料元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和生命健康技术三大未来产业,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以上。同时,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并重,不断提升“六大商务区”和“三条经济增长带”的集聚辐射能力,主动适应新常态下产业跨界转型,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与核心城区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城乡协调 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以“十个全覆盖”建设为契机,青山区准确把握城乡协调发展重点,按照“东进、北扩、中升级”的城市发展思路,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更加协调的城市功能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以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互联网金融创新工程等为代表的智慧城区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完成笸罗铺村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羊山窑子、王老大、色气湾村设施农林业园区和青山区食品加工园区等都市农业工程建设,形成功能清晰、生态宜居、管理科学、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一体化新型城区。 绿色低碳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青山区始终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区绿地率达到39.96%,绿化覆盖2302.46公顷,绿化覆盖率41.08%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空间管控,环境保护实现常态化。加大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以及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92000亩,城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天数超过310天,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理率达到90%。开放合作 齐谱互利共赢新篇章面对“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机遇,青山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打造对外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包头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开放型经济平台。加快“走出去”进程,支持重车、石油钻具、铁路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通过共同设立经贸合作、工业园区等“走出去”方式,输出技术、工艺、设备以“走出去”带动产品“销出去”,加快过剩产能转移步伐。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加快中德(包头)装备制造合作园建设步伐,加大“引进来”力度。在区域合作方面,全面融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呼包鄂协同发展大局中,加快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探索共建“飞地产业园”合作模式。共享发展 提速人民幸福生活在推进跨越发展的过程中,青山区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关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增进民生福祉。以改善民生和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该区健全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实施松石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发展中心等6个重点项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方面,落实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住房保障建设,重点实施中心集镇卫生院、9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等社会保障项目。大力推进健康青山建设,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具有青山特色,符合区情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